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但是有不少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失败而告终。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失败呢?

快来一起看看吧!

一、主观问题:企业人员及内部协调不足
1. 不理解、不清楚新政策
不少企业在准备申报材料时,未能及时关注并理解最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指引和管理办法。他们仍然按照往年的经验进行准备,结果导致资料不完备,无法满足新的认定要求。因此,企业应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变动,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不重视本次认定
部分企业认为资料准备相对简单,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和时间进行系统的准备。这种轻视的态度导致资料准备混乱,无法充分展示企业的高新技术资质,从而无法通过认定。企业应高度重视认定工作,合理安排资源,确保申报过程的顺利进行。
3. 企业内部工作不协调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涉及财务、技术、人力等多个部门。由于各部门对新标准的理解不一致,导致配合不协调,资料准备不一致,从而拖延了申报过程,甚至无法完成年度的申报。企业应提前统一理解新标准,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客观问题:企业自身资质不达标
1. 技术性指标不达标
高新领域与自身技术不匹配
由于高新领域规定较为笼统,导致企业难以找到完全贴合其产品或技术的领域。企业应仔细研究新的领域划分,确保选择的领域与自身技术相匹配。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缺乏
由于专利保护力度的不足,许多企业虽然拥有领先的技术,但不愿进行公开专利申请。这导致企业缺乏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无法达到申报要求。企业应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申请专利,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 财务性指标不足
研发费用不足
部分企业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不足,无法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要求。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确保研发费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高新收入达不到标准
部分从事高新技术服务的企业在技术服务收入的核算上存在问题,导致高新收入无法达到标准。企业应完善管理,确保技术服务收入的准确核算和及时登记。
三、资料准备问题
1. 资料缺失
在申报过程中,企业常常因资料缺失而导致认定失败。例如,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缺失、审计报告无报备二维码等。企业应严格按照认定要求准备资料,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2. 资料造假
部分企业在申报过程中存在资料造假行为,如提供虚假的发明专利证明文件等。这种行为一旦被查实,将直接导致认定失败,并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企业应坚持诚信原则,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在主观上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内部协调;在客观上补齐技术与财务短板,提升综合实力;在资料准备上注重细节与诚信,从而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