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

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从九个方面对做好

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草原全媒

连推9篇评论
激励动员全区干部群众
坚定信心、鼓足干劲

迅速行动、主动作为
紧抓快干推进各项工作

千方百计把经济工作抓深入、搞上去

合集来了!

↓↓↓

按照经济规律抓好补短板工作

发展的过程,其实也是补短板的过程。前不久召开的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鲜明提出,要按照经济规律抓好补短板工作。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也应该看到,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短板和不足。抓经济,最直接的就是抓投资、抓消费、抓外贸。从我区情况看,现在这“三驾马车”都存在明显短板,必须按照经济规律抓好补短板工作,加大力度把投资、消费、外贸的总量和质量提上来。

抓投资,就是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效益优先抓招商、抓项目,给地方带来更多实惠,给老百姓带来更多好处。拿出“求商若渴”的态度,拓宽招商视野,加快引进一批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主动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推动各类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改进项目前期工作,提速办理项目审批手续,能早就不要晚,能快就不要慢,加快推动更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

抓消费,就是要综合施策打好促消费“组合拳”,加快释放消费潜力,促经济稳增长。要抓住当前旅游黄金季节,想方设法使旅游市场尽快恢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大力发展小店经济、夜间经济等,尽快让人气旺起来、商气热起来,让“烟火气”充满大街小巷。

抓外贸,就是要全力以赴做好稳外贸工作。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扎实做好口岸保通关工作,推动各口岸应开尽开;在边境口岸地区积极发展落地加工产业,进一步解决好“酒肉穿肠过”问题,千方百计把内外贸都做起来。

全力推动战略定位落实落细

战略定位就是奋斗目标,就是主攻方向,就是工作大局。

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立足全国发展大局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是内蒙古必须肩负起、履行好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是内蒙古发展的总遵循、总依规,我们要集中资源和力量,全力以赴推动落实。

为了进一步把五个方面的战略定位落实落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具体工作方案,以此为抓手更好地争取国家支持、推进工作落实。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对接,系统梳理可争取、能落地的政策和项目。各盟市也应当从全局出发加强战略研究,深入思考、全面汇总本地区能够贡献什么、需要哪些支持,为制定好方案提供支撑。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干事创业,既要胸怀大局,以宽广视野、开拓思维推进工作,更要躬身入局,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抓好落实。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引的方向,扎扎实实做好内蒙古的各项工作,推动“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要以制定实施五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方案为契机,不断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明确阶段性目标、年度性任务,挂图作战、按图施工,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细里走,用日常量的积累换取日后质的飞跃。

深入开展五个方面大起底行动

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待批项目、闲置土地、沉淀资金、“半拉子”工程、开发区建设五个方面的大起底行动。这是我区针对长期以来经济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病灶,开出的一剂治理良方。各级各地要高度重视、加紧启动,争取尽快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项目是发展的支撑,如果卡在审批环节“睡大觉”,不仅是对资源的空耗,而且损害地区营商环境。对各类待批项目要逐一进行研究分析,符合要求的在规定时限内予以批复,本级事权批复不了的及时上报,确属无法批复的应把原因向市场主体讲清楚,不能总是拖在那里没动静。同时,畅通举报方式,接受企业监督,倒逼项目审批提速。

土地是最宝贵的财富,必须下狠手、出硬招整治土地闲置问题。加大对批而未供、批而未建等土地的处置力度,到期未用的坚决收回。抓紧研究解决未批先建问题,帮助民营企业加快厂房用地手续办理。

资金滞留在账户中,看似没有损失,实则是极大浪费。加强对公共资金的审计监督,该收回的沉淀资金坚决收回,收回后的资金统一编入预算,重新分配使用。科学安排、精打细算、合理利用,把每一分钱都用足、用好,才会产出最佳效益。

“半拉子”工程躺在那里,不仅创造不了一丁点经济收益,还会成为发展的“包袱”。对各类“半拉子”工程进行分类处置,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资产重组、转让拍卖等方式,让项目“活起来”,把“包袱”变成财富。

开发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抓住抓好开发区优化升级,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继续开展园区整合,强化亩均产值和税收考核,倒逼工业园区提高亩均产出水平;避免开发区无休止地扩大,现有园区项目没有饱和前不宜新建扩建园区,真正实现寸土生寸金。

把全面节约实打实开展起来

上下滑动阅读全文

全面节约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内蒙古是资源大区,但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挥霍。节约是战略,更是行动,我们要迅速把全面节约实打实开展起来,努力用最少的资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公共资金的浪费,让人看着痛心,令事业发展受损。高效使用公共资金,才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抓紧制定政府投资负面清单,在执行过程中强化审核把关、审计监督和督导检查,确保把宝贵的资金用到最紧要处、花到能产生利润的地方。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禁止上马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务必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

土地是稀缺资源,一寸都不能浪费。树立经营土地的理念,合理提高土地开发强度标准,深入开展土地综合治理,加强土地储备,转变土地出让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千方百计让“土地爷”变成“财神爷”。

我区是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全面推行水总量强度双控。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深化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在城镇建设那么多的大马路、大广场、大绿地、大公园,不仅造成大量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增加了居高不下的运营维护成本。搞城镇建设,必须尊重实际、遵循规律,不能急功近利、贪大求洋、盲目铺摊子。严格锁定城镇建设开发边界,严格控制城镇绿化预算支出,坚决刹住城镇建设奢侈浪费风气。

稳扎稳打推进新能源建设和农牧业发展

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要稳扎稳打推进新能源建设和农牧业发展。稳扎稳打,一方面是保持定力,另一方面是对看准了的事情“大干快上”。推进新能源建设和农牧业发展,要坚持稳扎稳打,争取为国家大局多作贡献,为内蒙古2400万人民创造更多利益。

在新能源建设上,能做的工作尽量往前赶,能上的项目抓紧上,不能让优势资源白白闲置。要保持耐心,不能饥不择食,不能“捡到篮子都是菜”,有些项目宁可不上也不能乱上,不能为了“仨瓜俩枣”丢了长远利益。加快转变新能源开发方式,自己能干的自己干,自己干不了的合伙干,不能简单把资源“一让了之”。

农牧业发展是个“慢工细活儿”,需要扎实稳步推进,但定下来的事情就要立即着手去做,不能等和拖。夯实底子才能实现长远发展,要围绕关键生产要素做好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的文章。要扩大耕地、草地、种子的数量,提高耕地、草地、种子的质量。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大了、质量提升了,粮、草、肉等优质农畜产品的产量自然而然就上来了。有了足够大的产量就更有基础、更有底气发展精深加工,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事实上,需要稳扎稳打的不仅仅是新能源和农牧业这两件事,各方面工作都是如此,都要把心静下来、沉下来,把工作做扎实、把基础打厚实,不能急功冒进、急躁蛮干;同时要全面提速,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地往前推,不能拖拖拉拉、凡事都落在后面,遇到困难就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豪气和勇气,过五关斩六将把事情办成办好。

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事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一仗的成败,必须着力解决好。内蒙古的经济体量不算大,但财政金融领域的风险却不小,隐患也不少。对此,万不可掉以轻心,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及时处置,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金融风险、政府债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处置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要坚持“谁的孩子谁来抱”。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区别情况划定还债任务、制定考核办法,完成好的给予奖励,没完成的予以惩罚。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抱定打持久战的决心,从当下干起,不能“新官不理旧账”,搞击鼓传花那一套。

举债要跟偿债能力相匹配,有多少本钱做多大买卖,这是必须遵循的经济铁律。坚持“开前门”“堵后门”双管齐下,严格控制举债行为。现实中,有的项目投了钱是能够还上的,而有的项目回钱慢、回钱少,甚至没有回报,这样的债务只能一直背下去,还得另外找钱化债。这种情况如果不管控,债务就会没完没了。新上基础设施项目,需要适度超前但不能过度超前,脱离地方财力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坚决要不得。

全力以赴惠民生保安全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越是形势复杂、任务繁重,越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稳定之基,必须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好就业优先战略,打好稳岗、拓岗“组合拳”,促就业保就业的政策举措应出尽出、能出尽出,统筹做好农牧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在保就业上着力,在稳就业上发力,在扩就业上聚力,才能更有力地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兜底线,既要有温度,也要有力度,该花的钱一定要舍得花,而且要花好。对困难人群、低收入人群多关心关爱,加强动态监测,做好兜底保障,决不能发生规模性返贫,决不能让受了灾的群众再受罪,决不能让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决不能因冬季取暖工作不到位而让老百姓挨了冻。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每一项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不能等闲视之,都要统筹抓好。

内蒙古是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维护安全稳定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大意。各级必须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坚持未雨绸缪、抓早抓小,加大力度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要落实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抓实抓细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要持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矿山、化工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丝毫不能放松,特别是要切实防范学生暑期溺水和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要完善应急机制,强化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是哪一级的责任就由哪一级负责,是哪个层级的事情就由哪个层级来抓,做到层层负责、各负其责。

下大气力抓好各类问题整改

无论是巡视还是审计,无论是考核评估还是督察检查,目的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有问题不可怕,发现问题或别人指出问题就要主动改、及时改,有什么问题就改什么问题,而且比要求改得还好、改得还快,努力把坏事变好事,把反面典型变成整改问题的先进典型。

问题整改不仅要看态度,更要看行动、见效果。对巡视、督察、考核评估、审计监督等指出的问题、提出的意见,要诚恳接受、主动认领,一条一条分析研究,明确整改要求,把问题改到位、改彻底,问题不解决坚决不放过。能够立即整改的立行立改、马上整改,需要一段时间完成的要制定计划、压茬推进,需要长期攻坚的要久久为功、天天做功,件件有着落,事事见成效,不能改来改去“涛声依旧”。

推进问题整改,关键是要把整改责任明确好、落实好,强化报账意识、交卷意识、成果意识,按时交卷报账,真报账报真账,不能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不能避重就轻、缺项漏项,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能边改边犯、改了又犯。严肃整改纪律,对整改拖拖拉拉、整改不到位的,该追责的就要追责。特别是对弄虚作假、明知故犯、坑害百姓、官商勾结的,要加倍严惩。坚持举一反三、延伸拓展,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完善制度机制,补齐治理短板,不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

把干部的精气神提振起来

好作风是战斗力,敢担当是推动力,善作为是凝聚力。干部干事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业呈现的状态。

内蒙古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但是部分干部身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最误事的就是不担当不作为:有的工作不在状态,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有的奉行“佛系”“躺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推不动、推一推动一动;有的做事不精细,大大咧咧、毛毛躁躁,抓经济上项目不会算账、不讲效益;有的抓工作浮在面上,热衷于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看似忙得“热火朝天”,实则虚张声势、劳而无功;有的一事当前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干好,而是怎么避责,能躲就躲、能推就推。

当前,内蒙古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各方面工作,重要而紧迫的是把干部的精气神提振起来,营造放手干事创业的环境,让大家能够轻装上阵、敢于冲锋陷阵。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关键是在重点环节上多出实招、务求实效,引导各级干部求实务实,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地干事创业。

奖罚要分明,对优秀的、模范的干部,大力褒扬、大胆选用;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让他挪地腾位;对弄虚作假、明知故犯、坑害百姓甚至是贪赃枉法的干部,必须加倍严惩。见人见事地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应容必容、能容尽容,健全澄清保护机制,坚决防止问责泛化和加码式问责。设身处地为干部着想,把干部应该享有的待遇保障好。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装样子、喊口号、做表面文章,严控开会、发文、督察、检查数量,最大限度为基层减负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