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与蚂蚁集团研究院、网商银行共同发布了《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2023年四季度报告暨2024年一季度中国小微经营者信心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小微经营者的收入小幅改善,经营成本和税费压力有所下降,融资需求稳中有升,对今年一季度经营信心总指数有所下滑。

具体来看,2023年四季度小微经营者平均营业额为14.7万元,环比三季度(14.2万元)上升0.5万元。四季度,小微净利润率均值为5.0%,现金流平均可维持时间为2.8个月,相比上季度均基本持平。此外,现金流无法维持的小微比例为10.8%,相比三季度(9.9%)小幅增加,现金流可维持时间不超过1个月的占比从上季度的20.6%大幅上升至30.4%;而可维持6个月以上的占比从26.2%下降至25.0%。

报告显示,2023年四季度感受到市场需求疲软所带来压力的小微经营者的比例有所增加,从上季度的50.1%上升至52.4%;偿贷压力也所上升;而成本压力、税费压力有小幅下降,政策不确定性造成的压力与上季度相比基本持平。

去年四季度,小微经营者实际缴纳税费占营业总收入比重为2.5%,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各级政府为提振经济实施多项政策,税收支持、金融支持、成本减免和稳岗稳就业四类政策的覆盖率均有小幅提升,各类扶持政策总体覆盖率达到48.9%,较上季度(47.3%)高出1.6个百分点。

根据去年四季度的调查数据,小微经营者中有对外(即不包括使用自有资金或留存收入)的融资需求(62.6%)与三季度(62.4%)基本持平。融资目的仍以满足日常运营流动资金需求为主,占52.9%,环比上升3.2个百分点。小微融资途径尽管仍保持对线上渠道的依赖,传统银行经营性借款成为第二大主要融资渠道。小微经营者获得贷款的平均金额为32.3万元,相比上一季度(35.8万元)有所收缩,融资成本有所下降。

调查数据还显示,小微应收账款均值为10万元,占季度营业收入的67%(约占年营业收入的17%)。存在应收账款压力的小微经营者,其平均融资需求也更高。本次调查所反映的营商环境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集中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市场准入不公平、停业停产“一刀切”以及监管与执法公平公正等方面。

此外,报告显示,去年四季度小微经营者对2024年一季度的信心指数为49.3%,回落1.2个百分点。小微经营者市场需求信心指数环比下降2.5个百分点到52.1%,营业收入信心指数环比下降1.8个百分点至51.2%,但仍在荣枯线之上。运营成本信心指数小幅上升0.6个百分点至43.4%,雇员规模信心指数微降至50.6%。

小微经营者群体是我国就业的蓄水池,也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报告认为,助力小微经营的存续和发展,提振小微经营者的信心和底气,是促进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的重要途径。针对小微所面临的需求不足与成本压力两大挑战,以及现金流维持时长短,应收账款普遍,对营商环境评价及预期不甚乐观等问题,亟需瞄准小微经营的“痛点”,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精准发力、分类施策。

一方面,去年四季度,由于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不乐观或不确定、消费观念转变以及消费需求和供给的结构性不匹配等原因,居民消费增长不及预期。而80%以上的小微经营者都从事居民消费业,居民消费的疲软会直接导致小微经营者的经营困难,加剧他们对经营成本的关注。因此,可以考虑针对收入较低、消费弹性较高的群体,实施恰当的惠民政策,以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并从根源上帮助解决小微经营者面临的需求不足等问题。

另一方面,小微经营者运营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应收账款比重较高,而可能导致小微经营者应收账款较高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承接政府项目和工程的小微经营者无法按时得到付款,导致其现金流不足,甚至供应链资金断裂,经营遇困。数据显示,存在应收账款压力的小微经营者,其融资需求平均更高,对金融支持政策更加渴望。因此,应对这一问题,可以考虑通过财政手段(如发行长期债券)来解决地方债务的问题,从根源上缓解小微经营者面临的资金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