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各项稳经济政策措施持续发挥效应,市场预期明显好转,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有效改善。“我们聚焦中小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的政策举措,持续加强涉企服务,提振企业信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说。

“我们办公的地点位于北京市中关村上地软件园,园区以免租、返还、抵扣、延期等方式服务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目前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北京中科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世学告诉记者,中科汇联是一家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受益于智能客服、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行业发展迅速,公司获得较多市场订单,恢复发展态势良好。

“从短期看,在经历疫情冲击后,不少中小企业平稳发展仍存挑战,因此加大纾困帮扶力度是雪中送炭的关键举措。”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朱玉认为,中小企业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好”,这就要求企业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加强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科汇联拥有一支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毕业生组成的优秀研发团队,通过搭建产、学、研三位一体研发体系,推进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理论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此外,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确定产品和解决方案,使创新成果具有明确的产业化落地方向,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培育市场优势。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新一代问答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技术、基于语义的智能搜索技术都是我们未来重点研发的方向。这些技术涉及领域繁多,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源以及人才支撑。同时,市场推广也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包括产品定位、品牌宣传、销售渠道等。”游世学坦言,希望政府出台更细化的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发展。例如,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大型国企与中小企业加强合作,以协同创新强化技术能力。

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于今年1月印发,立足“纾困和服务两手抓,调结构和强能力并行推”,提出15条具体举措。其中,重点强调实施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平台,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建立完善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提出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深入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围绕重点产业链举办“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活动,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和应用场景。

“坦白来讲,仅靠中小企业自身很难实现核心技术的全面突破。应研究总结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典型模式和典型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融通发展路径。”朱玉建议,要和大型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实现更高效、更便利的对接,获得龙头企业的开放技术、市场、标准、人才等创新资源,确保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上的稳定一环。高校科研院所也要积极向中小企业共享先进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利用央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展研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