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专家表示,消费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动力,应采取强有力措施,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将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当前,随着一系列优化防控措施接续落地,各类经济活动逐渐回归正轨,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与此同时,各地紧抓年终岁尾传统消费旺季,推出一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持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多措并举促进消费

近一段时间,各地纷纷推出消费券、购物节、主题消费等活动,全力促进消费复苏。

在北京,首个以节气为主题的促消费活动——冬至团圆节,日前在朝阳大悦城开幕,期间有超过50个商圈和众多零售、餐饮、文娱等场景优质商家参与,开展一系列惠民促消费活动;在湖北,第二批2022“惠购湖北”年货券12月下旬发放,包括商超券、家电券两个券种,计划发券122.52万张,并加大大额家电券资金投放比例,更好对接居民消费需求;在江苏,“2022苏新消费·冬季购物节”也于近日启动,将累计开展18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发放超2.5亿元消费助力券和数字人民币红包。

“短期来看,消费受疫情冲击增长乏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是以问题为导向,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更好地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关利欣表示,长期来看,扩大内需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期发展战略,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消费为引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应多方发力促消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认为,一方面,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收入和分配结构,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和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改善消费条件,加快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城市商业基础设施升级,以县城为中心提高县域消费供给能力,加快建设数字化新型流通设施;完善消费促进政策,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优化扩大消费的相关税收制度,完善消费金融制度。

全力提振消费信心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反映出受疫情影响,居民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存钱避险倾向上升的情况。

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恢复短期内仍存一定压力,提振消费信心是当务之急。但也应看到,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发展大势,我国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仍在持续。在积极恢复接触性、聚集性、流动性消费的同时,要逐步调整产能,推动产品和服务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稳消费对于稳增长的重要作用。因此,未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主要的着力点是消费。

“要创新消费场景,加快新技术应用推广,以科技赋能引领新型消费发展。”陈丽芬表示,要丰富“互联网+”消费新体验,利用大数据、VR等技术丰富数字消费场景应用。

近日发布的2023淘宝生态创新创业观察报告显示,截至11月30日,淘宝天猫净增130余万在线店铺数,新增55万直播账号。精耕细分消费市场、提供差异化的新供给、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是目前中小微企业创业探索的新模式。政策发力方向已在中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中有所显现。

前11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4%,增速明显快于线下商品销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1%,比前10个月提高0.9个百分点,自9月份起占比连续提升。

“全面促进消费,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关利欣认为,在供给端,要增加有效供给,鼓励技术创新应用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丰富多层次多元化商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城市和农村不同层级的消费载体;打造更加放心舒适的消费环境。在需求端,要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稳定消费预期;适时举办促消费活动,丰富多样化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

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多位专家表示,提振消费的关键是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预期,是拉动消费的长久之计。

“应建立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升机制,改善职工工资水平。”陈丽芬认为,应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利用好税收政策的再分配效益,减税降费从面向企业转为面向居民个人,切实降低居民负担。

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以扩大就业为着力点,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关利欣表示,要拓展居民收入来源,落实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推动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增长。

近年来,我国就业帮扶长效机制日益健全,减税降费政策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留抵退税加快发放,有利于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帮扶,保障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消费。王军表示,为保证中低收入人群生活质量,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激活最终需求,可以更多地依靠中央政府加杠杆,以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筹措资金成立促消费特别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