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加强文化服务能力,提高文化服务效能,并将其纵深发展到农村牧区,从“我送你接”向“你需我送”转变,将基层老百姓的需求放在服务的首位,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鄂尔多斯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健全服务网络,落实服务标准,推动资源下移,创新服务方式,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破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瓶颈,增强群众获得感,保障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深入推进。

制度先行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

近日,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亿利金威社区的小豆芽绘本馆里,工作人员正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地为小朋友们讲述绘本故事《小红帽》。为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就近阅读需求,东胜区图书馆通过与亿利金威社区合作,引进第三方机构小豆芽绘本馆,并成立二级分馆,通过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和图书借阅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共享优质图书资源,营造更加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
“走几步就可以来到社区图书馆,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可以借到儿童绘本,还有老师现场给讲故事,相当于在社区就可以让孩子接受早教,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亿利金威社区居民张宝彤高兴地说。

鄂尔多斯市美轮美奂的公共文化建筑。

亿利金威社区图书馆只是鄂尔多斯市全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作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保证和“先手棋”,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架构建设和政策体系建设,紧扣自治区关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的总体方向,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格局。同时,依法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十四五”规划,制定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公共文化馆总分馆制实施方案》《公共文化服务与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服务覆盖面和提高服务效能,全市每年累计安排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约4.4亿元。

拓展广度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在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每当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居民们,结伴来到公园、广场,或吹拉弹唱,或跳舞健身,悠扬的歌声、翩翩的舞姿,处处洋溢着和谐和快乐,大家聚集在一起,共享文化惠民成果。

为了全面提升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积极推动多元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组织流动图书馆、流动文化馆(站)、流动博物馆和乌兰牧骑年均送文化下乡1000多场,将1.1万户文化户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册文化志愿者约3万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7000多次。2021年,东胜区图书馆“棉花糖姐姐讲故事”儿童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入选文旅部2021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名单。乌审旗通过聘请退休干部、文艺人才、文化能人组建文体特派员队伍,成为“文化下乡”的骨干力量。伊金霍洛旗“天骄春雨”文化旅游志愿服务行动,打造“文艺团体+文艺小分队+文化户”三级联动民间文艺队伍体系,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读者在鄂尔多斯市图书馆阅读图书。

此外,鄂尔多斯市还在持续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补短板的公共文化硬件网络体系。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84.8万平方米,拥有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馆10个,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有备案博物馆27个,市非遗馆1个;覆盖全市的1040个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融合建设;达拉特旗图书馆、伊金霍洛旗图书馆、杭锦旗图书馆、鄂托克旗图书馆、东胜区文化馆、伊金霍洛旗文化馆、杭锦旗文化馆等一批新、改(扩)建文化场馆已全部投入使用;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从业人员达2000人,苏木乡镇(街道)文化站平均有3名工作人员,嘎查村(社区)文化中心均配备1名以上财政补贴的管理员。

提升厚度 落实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

每当“乃日”活动来临之际,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牧民都会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曾经,“乃日”活动仅作为牧民自发的聚会,而如今,随着鄂尔多斯市对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厚度的提升,“乃日”活动不仅高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开来,目前鄂托克旗“鄂尔多斯乃日”文化活动成为了“永不散场”的群众文化舞台。

非遗传承进社区。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围绕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的“两个打造”任务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主题,充分发挥“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作用,聚焦黄河文化,深入挖掘地区地域特色,精心策划、创作接地气、传得开的优秀文艺作品。

为了让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厚度提起来,鄂尔多斯市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非遗文化,每年举办农牧民文艺汇演、广场舞大赛、百日消夏广场文化活动等阵地文化活动1000场次以上。为了丰富文化活动的内涵,鄂尔多斯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努力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现有国家群星奖入围作品2部,自治区群星奖获奖作品5部,准格尔旗、乌审旗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此外,鄂尔多斯市不断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以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节为主导品牌,以东胜区月季文化旅游节、达拉特旗冬捕文化旅游节、准格尔旗漫瀚调艺术节等旗区文旅节庆为基础的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体系。

图片

第九届漫瀚调艺术节开幕式。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达标行动,切实做好保基本、兜底线工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制定《鄂尔多斯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明确3大类12项35条标准;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开放项目和时间均超过国家标准;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每年举办各类展览、文艺活动、培训等文化活动4300多场次,服务近900万人次;各级图书馆年总流通300多万人次,文化馆(站)年服务200多万人次。

统筹管理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下移

马兰花是鄂尔多斯市花,“让马兰花在鄂尔多斯市的每一寸土地上盛放”是鄂尔多斯市近年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的形象比喻。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工作的深入,鄂尔多斯市创新推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马兰模式”,大力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推动服务布局更加均衡。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少儿阅读体验区功能齐全。

“读书虽然不能给我们温饱,但一定是成本最低的投资,是提升自己的最佳途径。”乌审旗河南七社农民王晓花说。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建成图书馆市中心馆1个,旗区总馆8个,苏木乡镇(街道)一级分馆78个,嘎查村(社区)二级分馆951个,并将分馆延伸到家庭文化户。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市积极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建成文化馆市中心馆1个,旗区总馆9个,苏木乡镇(街道)分馆78个,嘎查村(社区)服务点936个。

2022年,鄂尔多斯市图书馆牵头升级改造全市公共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将9个旗区图书馆的业务管理系统合并整合到一个系统平台,实现了全市总分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通借通还服务全覆盖。此外,依托文化工作者服务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专项工作,市文化馆开展“文化暖城 你点我送”全民艺术普及行动,已服务基层群众2万人次。

科技引领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鄂尔多斯市努力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对标“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要求,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必然离不开丰富多彩的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获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称号、15部馆藏典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市文化馆被评为中国民族音乐普及推广中心。

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全市有序推动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已建成公共文化云平台、网站、APP、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各类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数字资源达到171.85TB,年均线上服务210多万人次;市文化馆已建成“鄂尔多斯文化云”,“网上乌兰牧骑”逐步覆盖全市,鄂尔多斯市博物院正在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全市已设立9家自助图书馆,市图书馆开发建设了“移动图书馆”APP,为基层农牧民提供全天候、高质量数字化服务;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了“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0处。

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将致力于引入更多优质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不断赋予公共文化服务新内涵,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基础上,持续建设高品质有温度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